如何面對復發的恐懼?
香港乳癌基金會前名譽會長范徐麗泰曾分享對復發的看法﹕「如果擔心就不會復發,那麼擔心是應該的。但是,如果擔心不但不能阻止復發,甚至引發更多擔心,造成身心不安,那就當然不該花費精神去擔心。」
筆者認為,如果對癌症復發恐懼是輕微的,可推動康復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,這是正面的影響。但如果對癌症復發恐懼是持續,嚴重至可能會影響日常生活及質素,就需要尋求專業的幫助。根據《香港乳癌資料庫第17號報告》,收集及分析17,537名患者對憂慮復發的程度,約75%患者擔心會復發。而在受訪患者中,55.6%表示「有時」或「經常」憂慮乳癌復發。
Clara(化名)便是其中一位經常憂慮乳癌復發的康復者。她在完成療程頭數年,對很多事情都很敏感,例如每次抽血驗癌指數都非常緊張,即使結果是在合格的範圍,但若果較上次驗血些微高了,也感到忐忑不安,擔心癌指數是否呈「上升軌道」。有時乳房手術部位疼痛,即使醫生解釋這可能是由於在手術時,表淺的細小感覺神經被切斷所引起的局部麻痛感,但她仍然擔心是復發的症狀。就算平日患上普通的傷風急冒,她都擔心會引致癌症復發。這種「未病前可能先嚇壞自己」的心態,令她有時感到心悸、頭痛、噁心等,最後,她主動聯絡基金會患者支援中心尋求協助。
其實,乳癌康復者擔心復發是正常不過的反應,因為沒有人能預知未來,乳癌的經歷更加是「一次也嫌多」。但擔心確實是無補於事,而且長此下去會為自己製造無形的壓力,影響健康。既然這樣,倒不如將擔心化為力量,積極多做預防復發的事,例如多運動、多放鬆自己,並依循醫生建議定期監測覆診,將主意力從擔憂轉移到可控的事情上。
所謂知己知彼方能戰勝,乳癌康復者可以向醫生查詢,到底其復發的機率有多高,充分理解自己的乳癌類型及病理特徵,這是對自身疾病一種合理的認知,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擔憂和焦慮。如果屬高風險,醫生可能會調整監測頻率及方法。
說到底,「心病還需心藥醫」,康復者要學習和恐懼相處。當擔心自己的健康時,我們會對身體任何的不適分外在意,但這樣未必可以解決問題,反而會加重焦慮。相反,不要把事情想到最壞,先識別哪些情況或想法會引發你的癌症復發恐懼,這有助於更好地管理情緒反應。然後,就這些想法收集正確資訊或尋找專業的建議。記着面對煩惱時,要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和放下它。
很多康復者形容乳癌過後彷彿迎來新的人生,所以學會好好放鬆,活在當下,把焦點放在對自己人生重要的事情,每天做一些讓自己感到喜悅和有成就感的活動,清晰地計劃如何照顧自己未來的身心健康,才能讓生活增添色彩和意義。
香港乳癌基金會
了解更多:www.hkbcf.org
專欄﹕乳你前行
撰文:霍何綺華博士(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)